越早知道越好芋艿头(芋艿头怎么烧好吃?)
外地人提起奉化,都会说,奉化有三头,望着武岭头,吃着芋艿头,靠着蒋光头。……
小时候,父亲给我猜谜语青青竹竿,头顶阳伞,阳伞底下一窠蛋芋艿!父亲使劲亲了我一下,我忙推开,胡子拉碴的,疼死人了父亲又加了一句:“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这句老话可千万别忘了”我并不知道三关六码头与奉化芋艿头有什么联系,只觉得每一句里都有一个头,念起来可真有意思。
到了收获芋艿的时候,父亲叫上孩子们,像搞户外活动似的,分工提篮背锄挈水壶每掘一窠芋艿,孩子们发出哇啦哇啦的惊叫声,父亲满意地看着这一切,掘芋艿的劲更大了只掘了几颗,芋艿子芋艿头便躺满一地,拾掇回家芋艿子做羹,倒些酱油,滴几滴菜油,便美味无比。
芋艿头切片饭镬里一熯,沾点酱油或蟹酱,又粉又糯,刚进嘴,就滑进肚芋艿子更滑,连筷都挟不住,眼看挟住了,又溜了,真是狡猾,最好用调羹舀,舀进碗里,就不怕了顷刻,一碗饭就空了等到农历七月半光景,孩子们久盼的一次牙祭到了,母亲端出一道“鸭煮芋艿”的时令菜。
七月半,鸭子最肥美,芋艿透骨新鲜,若放上几根春天贮藏的羊尾笋干,芋艿吸纳了鸭子的油气闪着迷人的光泽,笋干的鲜气荡漾在汤里,夏天竟能吃出春天的味道,光是汤拌饭已经让人馋涎欲滴了,还有鸭掌鸭颈可以啃,这一餐非吃得打饱嗝不可。
腊月前后,母亲又准定会做一道“辣茄酱”,把芋头切成丁,和笋干丁、萝卜丁、香干丁、肉丁、鸡爪丁、乌狼鲞丁一股脑儿混在一起,加入豆瓣酱和酱油,煸炒得金黄油亮后,加水在土灶上慢慢焐,这是一道融合了海鲜、肉和蔬菜味道的家常菜,是长羹,能吃好长时间呢。
在家乡,芋艿分水、旱两大类,水田种水芋,品种有青基、赤基旱田种旱芋,品种有红芋艿、乌脚箕、黄粉箕、香梗芋等最有名的奉化芋艿头指的是红芋艿芋艿头像顶着粉红的帽子,招摇得很家乡名人蒋介石先生与芋艿头也有着不解之缘。
蒋公位居国民政府主席时,老家的的厨师蒋小品一直跟在身边,为什么?他有一手能把芋艿捣鼓成一桌宴席的绝活传说有一年,蒋介石先生的内务副官回乡,原配毛氏夫人知道蒋先生喜欢吃芋艿头,托副官带去一袋那天,宋美龄与美国顾问端纳正在聊天,见副官背着一袋东西,两人好奇,打开一看是黑不溜秋其貌不扬的芋艿头。
当晚,蒋先生特邀端纳一同进餐餐桌上,雪白粉糯的芋艿片,嫩黄酥松的炸芋艿,芋艿圆子羹,金腿炒芋丝,鸭煮芋艿汤等摆了一桌,惊得端纳目瞪口呆,最后一道“红焖芋艿头”是蒋小品的拿手菜,两刀四瓜分的芋艿,同肥嫩母鸡在文火上熬烤两小时左右做成,异香扑鼻,鲜美无比。
端纳顾不上斯文,吃得津津有味,连翘大拇指问蒋先生:“这些菜是用什么做的?这么好吃”蒋先生笑着说:“是我家乡的芋艿头”宋美龄夸奖道:“想不到奉化芋艿头能烧出这么多花样”蒋先生又高兴又自豪地说:“当然啦,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
”
此幅美术作品系画家竺周锋老师(奉化)多年后,在书上读到这段轶事,不禁莞尔这句老话自带一股豪气,比喻一个人见多识广,也道出了跑江湖的人以吃过奉化芋头为幸事的那份骄傲以至于外地人提起奉化,都会说,奉化有三头,望着武岭头,吃着芋艿头,靠着蒋光头。
冬日的溪口武岭头脚下,村妇们负暄而坐,用咸齑滷煨一炉热腾腾、粉糯糯的芋头,不用葱姜不用盐,香气四散,撩拨着游人的味蕾,游人经过此地,村妇即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绵糯的乡音招徕游人喷香火热芋艿头吃伐?喷香火热芋艿头吃伐?
作者:陈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公号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美文回顾甬上美食|米胖年糕干,曾经承包了童年时代的零食甬上风景|香死人的玉荷花,开啊开甬上风景|不到四明山,怎知秋色如许甬上美食|蟹的高光时刻来了,姿势准备好了吗甬上风俗|中秋的C位是桂花,是美食,是团圆
第二届三毛散文奖入围作品|少年时光一支箭:村里来了卖鸡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